追寻红色足迹 传承革命薪火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"薪火"青年理论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系列报道
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“大思政课”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,推动思政课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。7月13日,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薪火”青年理论宣讲服务团赴梧州开展暑期”三下乡“活动。通过实地探访、现场教学、互动宣讲等多元形式,引导青年学子在红色足迹中汲取奋进力量,在实践中赓续红色血脉。
沉浸式课堂:让历史“说话”。梧州是广西红色革命的摇篮,拥有丰富的革命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。活动中,宣讲服务团先后走进中共梧州地委·广西特委旧址、大同酒店旧址、梧州中山纪念堂、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。在中共梧州地委·广西特委旧址,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、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,配合带队老师生动的讲解,将广西早期党组织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娓娓道来。学生们驻足凝视,认真聆听,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革命年代。“看到当年革命先辈用过的简陋物品,听着他们在这里秘密开展革命工作的故事,我深深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。”学生党员黄玉婷动情地说道。
走进大同酒店旧址,这座见证了周恩来同志指导广西革命工作的历史建筑,让师生们对革命先辈的智慧与勇气有了更直观的认识。
在梧州中山纪念堂,大家通过详实的史料展示,重温孙中山先生“振兴中华”“天下为公”的革命理想,深刻感悟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内涵。
在韦拔群烈士纪念馆,韦拔群同志“为革命牺牲一切”的崇高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宣讲团成员。特别是在“血洒东兰”展区,当了解到韦拔群一家三代20余口人为革命事业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时,不少成员热泪盈眶,现场气氛凝重而感人。
(图为团队成员在旧址面前合影留念)
(图为指导老师在大同酒店旧址现场教学)
(在中山纪念馆指导老师讲述“天下为公”的内涵)
青年宣讲:从“学习者”到“传播者”。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学习之旅,更是一次宣讲之行。在参观学习后,宣讲团成员结合所见所闻,为后续深入基层宣讲积累了丰富素材,把此行的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悟传递给更多群众,以青年视角讲述党的故事、革命的故事、英雄的故事,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。宣讲团成员陈思仪说:“站在革命先辈奋斗过的地方宣讲,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上的责任。我们要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,让更多人在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。”
(图为陈思仪同学在韦拔群烈士纪念馆现场宣讲)
实践育人:让“大思政”走深走实.马克思主义学院“薪火”青年理论宣讲团始终注重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,通过“大思政“的方式,将课堂延伸到社会大舞台。此次梧州参访红色场馆,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素养,更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。带队指导老师表示,思政课不能局限于教室,而要让学生走进历史现场,触摸红色记忆,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,这种沉浸式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,让立德树人更加入脑入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