赓续红色血脉 助力乡村振兴—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"文韵传薪"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
为传承红色基因,探索乡村振兴路径,7月13日至14日,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“文韵传薪”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通过缅怀革命先烈、深入乡村调研,将爱国主义精神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,在行走中感悟初心使命,在观察中探寻发展之道。
缅怀英烈铭记初心。7月13日,实践队全体成员来到徐汉林烈士陵园,开展“缅怀革命先烈,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教育活动。全体人员面向烈士纪念碑默哀,在肃穆的氛围中追思先烈事迹,感悟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的崇高精神。随后,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列队肃立,实践队党员代表带领全体成员重温入党誓词。铿锵有力的誓言回荡在陵园上空,既是对革命先烈的庄严承诺,也是对自身使命的深刻铭记。
(徐汉林烈士陵园门前合影)
陈智老师表示,徐汉林烈士作为当地著名的革命英雄,其舍生取义的精神是宝贵的红色教育资源。党员同志应给共青团员及群众做好表率,积极向党组织靠拢。
(主题教育活动现场)
红韵传薪产兴民富。次日,实践队深入红星村,开展多维实地调研。实践队调研二组成员们首先与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红星小学老校长展开系列专访:村支书结合灵西烈士陵园的党史历程,详细讲述了红星村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发展变迁的奋斗故事,展现了红色精神在乡村治理中的传承与实践;村委会副主任聚焦民兵建设与乡村文化宣传工作,介绍了村里通过组建民兵志愿服务队、开展红色文化汇演等方式,凝聚乡村发展合力的具体举措;红星小学老校长则围绕乡村教育发展现状,讲述了他的从教经历,分享了对留守儿童教育的思考,对于留守儿童的寄语等。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传承红色基因,勇担时代使命,用青春力量书写爱国篇章。
(实践队对村干部进行专访)
在调研二组进行专访的同时,其他成员走访入户对村民开展“发展特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”专题调查,通过问卷与访谈结合的方式,详细了解村民对产业政策的知晓度、参与特色农业的意愿及实际收益情况,收集到多条切实建议。
专访结束后,队员们与红星村书记一同走进红星村香蕉产业园,实地查看香蕉生长情况,与种植户交流种植技术、市场行情和收入变化。通过此次调研,深刻认识到发展特色农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。红星村的实践证明,立足本地资源优势,找准产业发展方向,才能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。
(实践队队员走访村民)
此次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乡村振兴调研相结合,既让队员们接受了红色精神的洗礼,也让大家在深入基层的同时,了解了乡村发展的真实面貌。广西外国语学院文学院“文韵传薪”爱国主义教育实践队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,努力为传承红色文化、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。